沪苏浙皖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


  沪苏浙皖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1日电(张亨伟)3月19日,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作为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重要板块,荟萃沪苏浙皖四地舞蹈精英,以两个专场的形式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抒放文艺情怀,舞动江南春色。活动历时四个多月,从百余个报名节目中最终推选出32个节目,汇集了长三角地区专业院团、院校优秀舞蹈作品,均为近两年里涌现的新作。
 

  节目成色新、选材视角新、创作观念新是本次展演的突出亮点。舞评人方家骏认为,在这次展演中,小型舞蹈作品的创作在更宽维度上寻求突破,不再回避重大题材、深远意境,尤其是现实题材不再是舞蹈创作的软肋。当下的舞蹈创作者更注重文化表达和社会现实,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从狭小的圈子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舞台。江苏的《道路》一改男子群舞“整齐划一”的套路,十三位男舞者以不同角色身份嵌入戏剧场景,将早期共产党人同源不同质的精神理想刻划得充满激情而鲜活生动;浙江的《生命有诗》取材于杭州“外卖小哥”熟读唐诗13年,终于拿下央视诗词大会年度冠军的真实故事——风雨日晒下,那些日复一日口齿噙香的古诗词,终究化为诗意人生的光芒。上海的男子群舞《鸿鹄高飞》以纯净唯美的“国风”为底色,凸显出当代青年志存高远的理想情怀,极致的古典美与现代生活形成了跨时空对接,碰撞出别样的意趣。《告别》中的医护人员与家人生离,舍小家为大家,安徽的《延乔兄弟》再现了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不畏生死的革命生涯,《大湾春歌》以脱贫攻坚、擘画幸福蓝图为背景。这些作品都在不拘一格、放宽视野,融入戏剧化表达,追求小作品、大立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大大提升了舞蹈的思想性和观赏性。
 

  沪苏浙皖共饮一江水,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地域文化。在彰显江南文化特色,开掘其历史渊源的创作实践中,一批风格鲜明、清新婉约的舞蹈作品,展现出另一番审美格局。此次浙江带来的《春水前溪》是在“前溪舞”基础上,通过研究、重建和创新作出的新演绎。舞蹈以水为媒介,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亲密关系,舞情缠绵,舞态柔婉,极具江南风韵。《富春》将浙江桐庐地貌和古代山水画卷融为一体,晓雾樟岩,夕照花坞,如梦如幻,而借鉴古代舞俑妆容和仪态,则使舞蹈在神与形上取得了高度统一,表现了“水送山迎入富春”的人文意境。江苏的《能不忆江南》着意于古代江南女子“罗衣从风”的灵动姿态,从锡剧“瞧郎扇”中获取创作灵感——一柄团扇,拧转回环、错落有致,营造出一方以情造景、以景化情的诗画江南。
 

  受到一方土地滋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成为舞蹈创作的绝佳资源。《七尺龙渊》表现的是国家级“非遗”龙泉剑的锻造精神,传递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龙的尊严”;《二十一日酉时》通过一则典故来反映“镇江香醋”严格而精湛的酿造工艺;《南京绒花》把“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当代实践表现得有泪有笑,格外感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安徽传统舞蹈“花鼓灯”在活态传承中获得了新的活力,舞蹈《幸福快车》把花鼓灯中的“岔伞”转换为飞旋的车轮,道具的灵活运用让古老的“花鼓灯”新意迭出,别开生面。《秋熟》则在甪直莲湘、浒浦花鼓等江南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相比《担鲜藕》《丰收歌》等经典江苏民间舞,作品的时代气息更显浓郁。
 

  在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唱主角的这一平台,芭蕾舞亦有不俗表现。《大地之光》《永生花》《梅》等芭蕾作品继承了中国原创芭蕾对民族化、当代性的重要追求,新生代演员的蓬勃朝气也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本次展演不同于以往多以专业院团为主,艺术院校踊跃参与,逐渐成为展演活动的生力军。
 

  沪苏浙皖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


上一篇:舞蹈学校招生条件

下一篇:现代舞蹈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