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的春天:市场与教育的繁荣之路

  中国芭蕾舞的春天:市场与教育的繁荣之路
 

  作者:彭 阁
 

  中国芭蕾舞在市场与教育的双重繁荣中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这既展示了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也揭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教育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芭蕾舞作为世界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在市场与教育两个重要领域,中国芭蕾舞正展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探索着一条独特的繁荣之路。
 

  1952年2月,文化部举办舞蹈教员训练班,聘请苏联专家伊莉娜教授芭蕾,新中国的芭蕾人才培养由此开始,芭蕾事业也步入了健康的发展历程。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开设中专芭蕾表演专业,系统讲授芭蕾课程。1958年,在苏联专家古雪夫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师生演出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天鹅湖》,随后接连排演了《海侠》和《吉赛尔》等舞剧,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苏联学习芭蕾的蒋祖慧和王希贤先后学成回国,他们排演的《西班牙女儿》《巴黎圣母院》《巴赫塔》《泪泉》等大型芭蕾舞剧,标志着中国的芭蕾舞从外国专家执导转向中国舞蹈家驾驭。这段时期,上演作品虽然都是欧洲的古典芭蕾传统剧目,却使中国观众逐渐熟悉和接受芭蕾艺术,为实现芭蕾艺术本土化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中国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1964年,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合作编导,白淑湘等主演的《红色娘子军》在北京首演,好评如潮。1965年国庆,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合作编导,顾峡美等主演的《白毛女》在上海首演,同样受到热烈赞扬。这两部大型芭蕾舞剧的成功上演,表明了芭蕾艺术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气派的中国芭蕾已经逐渐形成。
 

  1979年,中央芭蕾舞团改编和上演的《鱼美人》,可以视为复苏中国芭蕾的信号。这部作品的蓝本是借鉴古典芭蕾结构形式表现民族神话题材的舞剧,在芭蕾技巧体系中巧妙融入了民族舞蹈的身段、造型和韵律,改编后更具芭蕾特色化。创作于1988年的芭蕾舞剧《兰花花》,根据同名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立意改编、创作,是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人形象的又一次新的探索。新时期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也开始进行了国际化探索, 1971年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出访欧洲,携《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至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至今,中国各芭蕾舞团已多次携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访问世界各国,收获热烈反响。
 

  北京舞蹈学校设立芭蕾舞专业开始,预示着中国芭蕾舞的形成发展,学校教育在芭蕾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芭蕾舞人才培养学校众多,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更是将芭蕾舞作为学院发展的重点学科。随着芭蕾艺术教育的专业化,中国开设芭蕾舞专业的高校以及中专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大城市的民营芭蕾舞培训机构也屡见不鲜。虽然芭蕾教学呈现扩张模式,且未来芭蕾艺术教育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当前中国专业化芭蕾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仍然无法满足中国芭蕾市场的需求。芭蕾艺术教育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市场,芭蕾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仍然存在专业人才、师资力量和专业教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速解决。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芭蕾教育市场开始呈现出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中国芭蕾教育事业也将迈向新的高峰。根据行业市场数据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中国线下舞蹈培训机构共有38986个,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舞蹈教育和舞蹈培训行业拥有广泛的市场和参与主体,芭蕾舞的艺术教育市场前景向阳。为了进一步加强舞蹈产业规范化管理,促进舞蹈艺术教育产业化进程,政府对舞蹈艺术教育行业做出了一些规范,通过明确芭蕾舞艺术教育市场准入原则和规范培训机构培训及教学流程等一系列的举措,为中国芭蕾艺术教育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做了奠基。
 

  建立中国芭蕾学派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中国芭蕾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史积淀,加之如今在市场和教育双重效应的助推下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作品。在芭蕾艺术发展过程中,近期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芭蕾剧目作品,“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展演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编导。如今,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普及,国家高度重视芭蕾舞人才培养和芭蕾创作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芭蕾艺术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也逐渐开始注重芭蕾编导专业的设置和培养,这无疑为中国芭蕾编导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助力,同时也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芭蕾作品编导提供了可能。
 

  不可否认,中国芭蕾舞在市场与教育的双重繁荣中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这既展示了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也揭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教育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当下的中国芭蕾舞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绽放独特的光彩,也将为推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讲师)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芭蕾舞的春天:市场与教育的繁荣之路

上一篇:从“新秀”到“顶流”:霹雳舞在亚运传递青春

下一篇:第十五届福建音乐舞蹈节颁奖晚会在榕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