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


  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钟黎明 郑雪 通讯员 蔡罕 卢懿
 

  非遗传统舞蹈如何守正创新?10月17日,2023浙江传统舞蹈专题研讨会在金华永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非遗传统舞蹈传承人齐聚一堂,就非遗传统舞蹈“守正创新”进行专题研讨。
 

参加永康庙会的畲族舞蹈演员
 

  “像这样让非遗专家和传承人直接对话的研讨会,非常少见。我们邀请各位专家和传承人畅所欲言,坦诚对话,来获得前进中的更大推动。”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专家组组长吴露生表示。
 

  “为何传统舞蹈类非遗不能以‘学院派’教育模式进行培训?”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首先开场。马盛德从“历史文化背景及传承规律”“两者主要区别”“如何开展培训”“培训的重要环节”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
 

  “传统舞蹈类非遗的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生成发展是在广大民间的民俗文化土壤里,大多以群体性的传承方式来完成。传统舞蹈类非遗要避免标准化,保护多样性。”马盛德说,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滚灯表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东以《非遗舞蹈保护的基柱—民众的力量》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是民众的作用与力量,干货满满。
 

  张麟教授以《非遗传统舞蹈资源利用之舞台转化的思考》为题,从生活、文化、艺术三个场域,立足非遗传统舞蹈的内涵和本质,来思考舞台转化的功能和属性。他认为:“从乡野走向舞台,从生活仪式到舞台展演中我们要强调生活、文化、审美的融合,并恪守非遗传统舞蹈的功能和价值”。他说:“非遗产传统舞蹈的展演空间不在剧场,而是在广场,这是属于它的舞台”。
 

  与会期间,专家学者们在主旨发言、大会发言、非遗专题、分组讨论、研讨问答、总结汇报等环节,就传统舞蹈类中国非遗的保护现状、参与力量、策略方法、传承路径、经验反思、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十八蝴蝶》
 

  “我们每年都在创新动作、套路,但是很容易被别人模仿,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创作成果?”王竹萍是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十八蝴蝶》的传承人,关于非遗传统舞蹈如何“守正创新”,她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滚叉舞》是省级非遗项目,目前面临学员年龄偏大、道具偏重、舞蹈动作难度大、缺乏年轻传承人等问题。”永康市非遗传统舞蹈《滚叉舞》传承人朱如锦说,《滚叉舞》比较硬朗,属于技艺性舞蹈,如何增加节目看点以及培养传承人方面是他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说:“传统舞蹈从非遗的角度看,首先是保护传承,中间不产生断层,从而得到延续。各级传承人是主力军。我们国家十分重视保护传承人,提高其社会地位,这是对其高超技艺的认可。”马盛德说,关于“守正创新”这个问题,得先要守,然后创新。创新不能太着急,慢慢来,要把创新的权利交给遗产的持有者、传承人。
 

  “通过学术研讨会,我们希望聚合出宽广深厚的文化能量场,在传承非遗传统舞蹈文化的精神血脉中让传统文化散发当代价值与魅力,促进非遗传统舞蹈文化的良性发展。”吴露生动情地说。
 

  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上一篇:“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将在济南举行

下一篇:青年舞蹈家汇聚文促会庆典,演绎“一路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