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舞蹈研究走向深入
推动中国舞蹈研究走向深入
舞蹈学科理论探讨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体系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基本的艺术门类,她在现代艺术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存在曲折的演进历程。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心峰表示,在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中,舞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排除在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欧对于现代艺术体系的概括总结走出‘五大主要艺术’的理论模式,开始总结六种艺术或七种艺术的时候,舞蹈才重新回归现代艺术体系。”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舞蹈已经确立了它在中国现代艺术体系中的一席之地,不过他表示,在艺术的体制、机制中,舞蹈是否真正获得独立、何时真正获得独立的地位、如何判断其是否获得独立的艺术地位等,还需要好好探讨。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于平分享了自己对吴晓邦先生的“新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思考。他表示,在论及“舞蹈学科”建构时,晓邦先生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要求关注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比如强调舞蹈艺术也应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历史的具体反映;比如强调也应运用形象思维,从凝聚情感去产生出舞蹈的意境来;比如强调也应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能够反映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典型形象。另一个方面,他要求关注舞蹈应用理论分科的专题研究,认为应高度重视并努力改进舞蹈艺术的实践问题——也就是说,晓邦先生的“舞蹈学科”建设并不以理论体系的“体系性”为目的,而是专注于解决舞蹈实践问题的“有效性”;学科的“体系性”是在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的不断建构、不断趋近完善而又永远在过程之中。
历史上,中国有悠久丰富的舞蹈实践和舞学研究传统。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表示,从本源上讲,中国舞学传统的形成有其深厚而系统的中国哲学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阴阳”“气”“情动”“物感”“礼、仁、乐”等几个范畴。她表示,中国舞蹈文化的特征、内容、形式、结构、风格等的源头正是上述这些哲学观念的具体化,离开中国哲学的源头,就无法理解中国舞蹈和中国舞蹈学理论研究的脉络。“中国舞蹈和中国舞学理论的本源在于中国本土的哲学及其衍生出来的中华文化。”她说。
“中国古代对各种艺术现象有一种先天的体系化、联动性的思维模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表示,自儒学经典之一《礼记》中的“乐记“开始,物、人、诗、乐、舞就融为一体予以阐发,正所谓诗言志、乐正心、舞像容。这一文论传统在历代文人思想中传衍,舞蹈在其中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并未被整理区分得高低贵贱,它们为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核心要旨”兴观群怨“而各显其能。尽管在先秦以后,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以典礼庆祝为目的的”雅乐舞“和以宴飨娱乐为目的的”女乐“两大舞蹈传统,但是古代文论家们的理论视野似乎并未覆盖这历史真实的全部。
完善舞蹈艺术体系建设
“我认为,就当下中国舞蹈艺术的基本面而言,尤其面临着表演学、创作学知识系统完善的紧迫任务。”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萍表示,“表演学”和“创作学”作为表演艺术的双核心,是因为其背后的艺术家的体系和作品的体系直接成为舞蹈艺术体系的表征。此外,她还指出,无论是舞蹈学科体系建设、还是舞蹈艺术体系建设,亟需通过“剧目”着手表演学与创作学理论的系统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卿青作了题为“当代舞蹈的三种转向——媒介反思与文化批判”的报告,试图在历史的维度上呈现对舞蹈本体特点认识上的动态演变。她分析了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的西方当代舞蹈的三种转向,即身体转向、剧场转向、观念转向,这三种现象都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后现代舞蹈里找到源头,但又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凸显成为三种舞蹈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身体转向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处于前沿的位置,剧场转向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领一种新的舞蹈模式,而90年代以来,观念舞蹈则成为当代舞蹈的前沿探索。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关系复杂,很难划出明确的边界,比如乐舞、戏舞不分等。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金浩关注舞蹈艺术与姊妹艺术的分界、跨界实践,并认为这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破壁出圈的《唐宫夜宴》、河南卫视主打文化牌的《上下舞千年》、再到今年春晚火了的《只此青绿》,直接带动了“国潮热”,却因一幅十八岁天才少年的画和定点舞姿的“青绿腰”而引发。此外,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等作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金浩看来,这些作品在艺术创新上具有挑战性,通过尝试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极大提高了表演的叙事能力,并对舞台创作上的许多难题进行了有效破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史已成为国际学界的重要潮流,众多学者倡导以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全球史视角打破西方中心论,以人类网络为考察对象的全新视角为历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研究带来深刻影响。《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延杰表示,将全球史视野引入国内舞蹈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会积极推动中国舞蹈研究。中国学者可以在全球史视野下不断反观和对照中国舞蹈的文化特质和发展特点,进而发现中国舞蹈文化与世界舞蹈之间的共通之处与紧密联系,由此可以在世界舞蹈艺术谱系中更加清晰准确地定位中国舞蹈。她建议,推动全球史视野下的舞蹈史书写需要扎实深厚的经典文献和一手史料为研究基础,同时需要注重挖掘和解析原始史料,并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客观严谨的实证研究,以此阐释世界舞蹈艺术的历史现象和发展特点,进而取得更加富于原创性的,具有中国学术视角的世界舞蹈研究成果。
论坛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18ZD03)课题组、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和《艺术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
推动中国舞蹈研究走向深入